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36号)、《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6〕31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学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自评工作,现形成自评报告如下: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条件优越,校园占地面积147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建设投资5.2亿元,初步实现了功能布局合理化、教学设施标准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校园环境生态化。
1.师资队伍优秀。学院现有正、副教授166人,硕士、博士138人。近年来,学院先后有100余人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近三年,全院教师申报有70余项国家级、省级教研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项。
2.教育质量优良。学院设有11个教学系部,开设有高职专业28个,其中,服装设计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畜牧兽医专业是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畜牧兽医是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是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烹饪是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同时也是湖南省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建设项目,数控技术、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是州级精品专业;会计电算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畜牧兽医三个专业分别在2010年、2012年、2015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考中合格率达100%,名列全省第一;我院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和个人一、二、三奖共90余项。
3.办学成绩优异。学院是一所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兼顾中等职业(中技)技术教育、成人本科与专科教育、各类技能培训的综合性职业技术院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6720人,其中高职在校生人数为3130人;常年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2000人次以上;学院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建立了120个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学院是“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十大示范基地”、“全国开展科技扶贫,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学院还是“湖南省教学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二、自我评价
(一)办学基础能力
目前,我院教学、科研、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 3952.80万元,高职在校学生 3130 人,生均值为 1.26万元;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总面积97065.38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总面积5904平方米,合计102969.38平方米,生均面积为 32.89平方米,已大大超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规定的18平方米/生;现有多媒体教室187间,全自动录播室 1间,能较好地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建成了设备先进、软硬配套,融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依托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湖南省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共计500万元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建成了数控仿真“一体化”机房、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场地,共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一体化”场地10个;汽修专业增购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诊断、以及汽车新技术教学设施设备112件,共计116.860万元;烹饪专业去年已完成投入42.5782万元,用于多媒体演示厅、烘焙室、中西餐实训室的装备建设,今年又完成投入17.69万元购买设施装备,共计投入90.7532万元,学院建成校内实训室共88间,能提供校内实验实训工位数 1223个,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致力打造“智慧校园”,完善校园网络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目前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为18.10,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互联网出口带宽为1000Mbps;校园网正在建设中;一卡通使用范围较小,主要用于校内就餐、水电等;数字资源总量为3625GB,网络信息点数为640。我院正在规划预投资2200万元进行“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目前已与湘西州工商银行签订合同,由银行投资1000万进行数据中心、一卡通和网络建设,预期在今年底完成建设。届时,我院将建成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高速校园网络,将建成基于云计算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应用系统,将统一信息标准、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计算和存储架构,实现全院身份识别、消费、考勤、门禁、查询等等一卡通。学院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为:湘西州财政局对我院实施的是按教职工人头数来拨付经费,2015年全院教职工共计699人,拨付经费为6288.8万元,未按生均拨款标准拨付经费。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数量基本合理。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 699 人,其中高职专任教师377人,专业课教师 247 人,“双师型”教师 132人,现有在校高职生 3130 人,生师比为 8.3:1。
2.师资力量稳步增强。一是教师培训力度加大了。学校一直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提升教师学历学位,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如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包括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等;2014-2015 学年,学校还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2 人去德国学习交流,开阔了他们的国际视野。二是教学科研取得了较大成绩:省级名师空间立项1 项;省级获奖 35 项,国家级获奖19项;省级优秀论文获奖 1 项;本年度科研省级课题立项 7 项,州级课题立项12项,学院教职工共出版专著 3部,发表论文177篇,教学科研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3.师资结构逐步改善。我院高职专任教师人数为 377 人,其中女性为19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 51.72%;45 岁以下教师 247 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 65.5%;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7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 18.56%,本科以上学历的 28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 76.66%;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2人,占专任教师 21.48%,中级职称教师248人,占65.78% 。校外兼职兼课教师 41 名,专兼职教师比例为 10.88%。
表 1 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技术职务及双师素质情况
教师
类别
|
人数
|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
双师素质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专任教师
|
377
|
82
|
21.75
|
248
|
65.78
|
47
|
12.47
|
132
|
35.01%
|
由上表可知,学校仍需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三)专业人才培养
学院在对湘西州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进专业设置与建设步伐,到 2015 年底,建有以数控技术专业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特色专业群,共开设 28 个招生专业,所设专业基本上与湘西州地方特色产业及主导产业对接,专业覆盖面与产业领域对接面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其中畜牧兽医、旅游管理、服装设计等16 个专业与区域支柱产业紧密对接。已建成 2 个央财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 个省级特色专业,1 个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 个院级重点建设特色专业、3 个州级精品专业。各专业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结构合理。2014-2015 学年度,学院共开设 397门课程,“纯理论课”58 门,“实践+理论课”278门,“纯实践课”61 门。学院主动适应新形势,以信息化教学为契机,深度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移动通信原理与维修》成功入围湖南省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立项建设项目;在 2015年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中,我院的田维老师获得高职组一等奖;在 2016 年湖南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中,田维老师又获得一等奖,田原老师获二等奖,邓平和王馨老师均获三等奖。学院积极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考、训赛相通的实践教学机制。2015 年全年累计完成实验实训课520260 节,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 100%,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较多,有助于他们尽快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我院的畜牧兽医专业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 2015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考中合格率达100%,名列全省第一。2015年我院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二等奖 1项、三等奖 5 项的优异成绩。2015年我院在湖南省旅游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6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学院获团体总分一等奖。
(四)学生发展
近三年来,我校录取人数逐年增多,我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表2招生计划完成质量统计表
类别
|
年度
|
2013
|
2014
|
2015
|
高职在校生数(人)
|
2939
|
3176
|
3130
|
统招招生
|
计划招生总数(人)
|
571
|
407
|
732
|
实际招生数(人)
|
127
|
136
|
669
|
其中: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人)
|
105
|
110
|
504
|
自主招生
|
计划招生总数(人)
|
604
|
663
|
338
|
实际招生总数(人)
|
552
|
663
|
337
|
其中:自主招生报名数(人)
|
292
|
326
|
275
|
上述数据统计分析说明,在招生形式日渐严峻的前提下,统招招生报考上线率和自主招生完成率仍能保持高位水平,说明学校在招生中实施的策略是有效的。2015年我院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1000人的招生任务,三年制大专统招和自主招生人数都实现了我院历史性的突破,为此我院被省教育厅评为2015年全省高职高专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表3各专业在校生统计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在校生数(人)
|
占比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在校生数(人)
|
占比
(%)
|
1
|
畜牧兽医
|
190
|
6.07
|
12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85
|
2.72
|
2
|
园林技术
|
42
|
1.34
|
13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5
|
1.12
|
3
|
应用英语
|
237
|
7.57
|
14
|
建筑工程技术
|
236
|
7.54
|
4
|
服装设计
|
155
|
4.95
|
15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82
|
2.62
|
5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100
|
3.19
|
16
|
数控技术
|
284
|
9.98
|
6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57
|
1.82
|
17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19
|
0.60
|
7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59
|
1.88
|
18
|
电子商务
|
140
|
4.47
|
8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91
|
6.10
|
19
|
会计电算化
|
557
|
17.80
|
9
|
图形图像制作
|
29
|
0.93
|
20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34
|
1.09
|
10
|
旅游管理
|
154
|
4.92
|
21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405
|
12.94
|
11
|
烹饪工艺与营养
|
11
|
0.35
|
22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28
|
0.89
|
合计
|
3130
|
|
|
由上述统计表明,我院学生专业点分布不平衡,有些专业学生数没有超过20人。学生相对集中于部分专业,比如机械制造和建筑类专业(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学生数占比为24.58%,财经类专业(会计、电子商务)学生数占比为22.27%,汽车类专业学生数占比为14.92%。学院应紧跟经济转型发展,对接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专业设置,拓展学生创业就业渠道。
学院将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将职业技能大赛考核内容、情景案例有机嵌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搭建了“院赛、省赛、国赛”的三级技能与创新大赛平台,每年坚持开展以赛促教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如学院承办了州、省两级2015年旅游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多举措营造技能创新学习氛围,既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是提升了师资和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表4 2015年湖南省旅游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参赛组别
|
参赛职业
|
获奖
情况
|
荣获其它奖项或证书
|
1
|
王峥珍
|
职工
|
导游(讲解)员
|
一等奖
|
“湖南省五一劳动奖”、 “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
|
2
|
石配凤
|
中职
|
客房服务员
|
一等奖
|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证书
|
3
|
罗淋
|
高职
|
客房服务员
|
一等奖
|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证书
|
4
|
贾顺心
|
高职
|
餐厅服务员
|
一等奖
|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技师)证书
|
5
|
文欢
|
中职
|
导游(讲解)员
|
一等奖
|
|
6
|
向晚霞
|
高职
|
导游(讲解)员
|
一等奖
|
|
7
|
王云
|
高职
|
客房服务员
|
二等奖
|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证书
|
8
|
欧玲
|
中职
|
客房服务员
|
二等奖
|
|
9
|
刘妍
|
中职
|
餐厅服务员
|
二等奖
|
|
10
|
文小佳
|
高职
|
餐厅服务员
|
三等奖
|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技师)证书
|
11
|
覃玉鸿
|
中职
|
餐厅服务员
|
三等奖
|
|
12
|
张玲敏
|
中职
|
导游(讲解)员
|
三等奖
|
|
13
|
杨汐
|
高职
|
导游(讲解)员
|
三等奖
|
|
14
|
麻桑
|
中职
|
中式烹调师
|
三等奖
|
|
15
|
向文超
|
中职
|
中式烹调师
|
三等奖
|
|
2015年我院共有1232名毕业生,1208人次获得国家和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达98.05%。
表5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统计表
项目/学年
|
2013
|
2014
|
2015
|
毕业生数
|
671
|
1107
|
1232
|
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总数
|
651
|
1077
|
1208
|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
97.02%
|
97.29%
|
98.05%
|
学院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建立了120个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5%以上。
表6 毕业生直接就业统计表
项目/学年
|
2013
|
2014
|
2015
|
毕业生数
|
671
|
1107
|
1232
|
直接就业数
|
665
|
1101
|
1046
|
直接就业率
|
99.1%
|
99.45%
|
85.1%
|
从表6可以看出,我校就业率存在逐渐下滑的趋势,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1.高职学生无法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2.社会需求疲软;3.应届大学生求职人数众多;4.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等。我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思想共识,整合有效资源,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举全校之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表7 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分析
项目/学年
|
2013
|
2014
|
2015
|
毕业生直接就业数
|
665
|
1101
|
1220
|
当地就业数/率
|
307
|
426
|
572
|
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数/率
|
439
|
628
|
877
|
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数/率
|
27
|
35
|
37
|
上述数据统计表明,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当地和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现了学校坚持附身贴地、提升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普职融通、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以提升自身适应社会需求能力作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学院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人才资源、教学设施设备资源、教学技术及培训资源等条件,积极为湘西州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培养、人才供给、技术供给、科研技术服务等服务性活动。一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紧紧依靠学院创业培训师资,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二是对接农业部门,紧紧依靠学院农业类优秀教育资源,积极承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民技能技术培训。三是对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依托技能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四是对接汽车行业协会,紧紧依靠学院汽车类优秀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湘西州汽修人才技能培训。五是对接财政部门,紧紧依靠学院财经类优秀教育资源,积极为州财政局开展会计证考试服务。六是对接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学院优秀的竞赛资源,积极为州、省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提供场地服务。
表8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统计表
项目/年度
|
2013
|
2014
|
2015
|
纵向科研(万元)
|
4.10
|
8.20
|
8.80
|
培训服务(万元)
|
80
|
105
|
98.5
|
横向技术服务
|
0
|
0
|
0
|
技术交易
|
0
|
2
|
2
|
我院地处武陵山连片贫困区,科研技术能力不强。由上表可知,我院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主要围绕培训服务,2013 年度,争取纵向科研经费4.10万元,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80万元;2014 年度,争取纵向科研经费8.20万元,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105万元,争取技术到款额2万元;2015 年度,争取纵向科研经费8.80万元,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98.5万元,争取技术到款额 2万元。其中,2013年无技术交易款,仅2014、2015年州政府委托我院进行猕猴桃抗溃疡病研究服务项目各拨技术交易款2万元。今后应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力争在农学(含农产品加工)、民族艺术、旅游服务三方面打造在湘西州具备领先能力的研究团队;加强科技产业开发,力争在湘西植物精油香皂、湘西黄牛肉开放两个项目上取得突破,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三、问题对策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我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办学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理清思路,不断改进和完善。
1.办学理念还需进一步提升。教学与教学管理人员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把握还不够全面、透彻,“学科教育”的思想还较为严重;运用高职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的自觉性还不高;学院的改革和发展的思路还需进一步明晰。
2.专业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后续发展能力不强,特色不鲜明;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还不够全面、系统,需要进一步理清;缺乏推进建设和改革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3.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均难以适应学院发展的要求,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亟待提高的问题;“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4.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还需进一步优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职能应进一步强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杠杆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按劳分配、“优质优酬”、职责权利挂钩的内部分配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和落实;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不够系统、针对性不足、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还需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
5.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科研短板客观存在,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成效不大,校办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强大的学术和科技影响力。
6.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学与市场和企业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够,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11月10日